关注CCTV民生报,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数字化让乡村文化焕发盎然生机(思想纵横)

时间:2022年8月02日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能够有力促进乡村文化样态、文化产业等发展。我们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亩方塘、一湾小溪,一片茶园、一垄稻田,一座石桥、一株古树,一台社戏、一场“村晚”等,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国乡村文化图景。进入5G时代,数字化应用可以将田园风光、乡村古韵、农业生产、民俗活动等场景有效转化成数字场景,用丰富形式展现生机盎然的乡村文化,实现时间与空间跨越、虚拟与现实融合。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比如,建设乡村文化数字云平台、乡村文化数字记忆馆、乡村数字档案馆和图书馆等,将乡村风貌、传统技艺、民间风俗等搬上网络云端。同时,借助多媒体影视技术、多点触控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移动终端应用等,将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呈现,把更多深藏的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在手掌上,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富有活力和创意的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需要数字素养与技能。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乡村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广大农民群众广泛运用云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以乡言乡语表达乡村乡情、乡风乡貌,从“我被讲”变成“我想讲”“我能讲”,成为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代言乡土新文化的主角。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也让广大网民特别是城市居民以更加便捷直观的形式了解优秀乡村文化,为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拓展了空间。我们要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同时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需要相关人才支撑。要尊重农民意愿,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支持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吸引和造就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汇聚起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2日 11 版)

(责编:杨曦、陈键)

.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30px auto;display:none;}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248px;font-size:18px;margin:auto 20px;}
@media (min-device-width:320px) and (max-width:689px),(max-device-width:480px){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60vw;margin:auto 4vw;font-size:16px;}
.tjewm span img{width:100%;height:auto;}
}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by CCTV民生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