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贞曾有三件发愁事。, 一愁父母,二老瘫痪,躺得久了,褥疮严重;二愁自己,日日守在病榻前,没法外出打工;三愁生活,给老人治病,掏空了积蓄。, 2020年,刘淑贞还掰着指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2021年,刘淑贞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三件发愁事,终于一并解决了。, 照料有保障了——, “农村护理保险提升计划”实施,农村居民也可享受长护险, 即墨区田横镇地处山东省青岛市东北部,从市区出发,驱车一小时,才能到崔诏村村民刘淑贞家。, 刘淑贞父母脑梗多年,瘫痪在床。可进屋一瞧,房间干干净净,闻不到一丝异味。, 过去,刘淑贞一家没少遭罪。带父母去市区医院看病时,刘淑贞需要租一辆车,还要请邻居来帮忙,来回一趟,耗大半天。“平日里,乡村医生也没法天天来。二老褥疮清得不及时,迟迟不见好。”刘淑贞急得抹泪。, 有一天,刘淑贞正坐在门前发愁,见几辆车开进村,车上下来几名宣传员,手拿宣传册,挨户发放。, “啥是长期护理保险?”刘淑贞上前问,“俺家有不能动弹的老人,你们能管不?”, “老人通过评估,就能享受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宣传员递上册子。, 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实践,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但政策覆盖区域主要是城市,服务对象为城区居民与参保职工。, 2021年,青岛深化改革,实施“农村护理保险提升计划”。经评估为失能三、四、五级或重度失智的农村居民,可以与城区参保职工一样享受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 刘淑贞打算试一试。她报了名,当天便有评估人员上门,确定二老均符合条件,并制定了针对性护理计划。, 从此,护理员定期上门帮老人按摩、翻身、清褥疮。“医护人员定期上门调整用药。去年起,二老没再犯过脑梗。”刘淑贞说。, 生活压力小了——, 优化多元筹资机制,提高保险支付标准,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行,难在哪儿?, “过去,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渠道单一,仅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划转,给护理机构支付标准低,只支付医疗护理费用,二档缴费居民每年为2500元,一档缴费居民每年为3000元。”青岛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生育和护理保险处处长田伟说。, “到农村服务一名居民,医保部门一年支付两三千元,刨除成本,就没多少了。”即墨全康诊所负责人姚田说。, 农村短板要补齐,光有制度还不够,得解决资金问题。青岛优化多元筹资机制,建起居民护理保险资金专用账户,通过个人和财政两个渠道筹集,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20元的标准,分别从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金和财政补贴资金中,按年度划转至居民护理保险资金账户中,用于支付长期护理保险费用。, 有了资金,就可以提高居民护理保险支付标准。青岛将医疗护理支付标准提高到5000元/年,并增加了生活照料服务。“护理机构服务一名农村居民,不但能拿到最高5000元的医疗服务费,还能按照被照护人员失能等级,拿到5400元至12600元不等的照护服务费。”田伟说。, 机构有盈利,服务有动力。在全康诊所墙上,贴有一张“布局图”,定睛一瞧,图上标着密密麻麻的小旗。“服务一个村,插上一个旗。诊所业务目前已覆盖120多个村,累计服务失能失智人员500余人。”姚田说。, “市里加快培育照护服务市场,引导一批护理机构向农村拓展业务,并鼓励乡镇卫生院开展照护服务。去年,区里新增9家护理机构,全部投入到农村服务中。”即墨区医疗保障局局长史修伟说。, 机构服务质量也上了新台阶。走进全康诊所器械室,记者戴上手功能康复训练手套,手指不自觉地伸展,再缓缓蜷缩。“我们购入专业仪器,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姚田介绍。, “市里建立定点护理机构社会化评鉴机制,即墨有全康诊所等3家机构被评鉴为全市A级单位。”史修伟说。, 2021年,青岛市新增定点护理机构198家,其中农村地区新增116家。青岛市享受待遇人数达到4.2万人,其中农村参保居民1.8万人。, 保险支付标准提高,刘淑贞生活压力也小了。“过去每月买药花近1000元。”刘淑贞翻出医药单,“现在,经过报销,药费自付四五十元,生活照料1小时只花5块钱。”, 工作有着落了——, 培训并聘用农村劳动力为护理员, 生活渐好,刘淑贞盼着赚点钱。“可俺没啥文化,又不能离村,能找到啥活?”刘淑贞皱起眉。, 每次护理员服务,刘淑贞便在旁趴着看,久而久之,“偷学”了不少技能。听说护理机构面向村里招人,刘淑贞动了心:“俺能试试不?”, 护理机构也需要刘淑贞。“村里业务多,人手不够用。从城区聘护理员,还得额外支付吃住行等费用,增加了成本。”姚田说,“2021年,市里出台新政策,聘用闲居在家的农村妇女为护理员,就地就近就业。”, 服务质量要保障。“市里鼓励各区县优先在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我们开设培训学校,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岗前培训。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培训1200人次,就业率达93%。”史修伟说。, 规范培训后,刘淑贞成为一名护理员,服务同村8位老人。如今有了工作,刘淑贞眉开眼笑:“每月工资2000多元,工作离家近,也不耽误照顾父母,一举两得。”, 邻居于老太是刘淑贞的服务对象之一。老人脑梗多年,说话困难,半身瘫痪。, 服务时,刘淑贞帮老人换下衣裤,耐心擦洗。接着,她拿出工具箱,左手持梳子,右手持剪刀,手起手落间,帮老人拾掇得清清爽爽。, 刘淑贞临走前,于老太缓缓从枕下摸出了什么,放在她手心,又拉住她的手,久久不松开。, “每次来,老人总会把舍不得吃的留给俺,有糖、牛奶、地瓜干。”刘淑贞离开后,手心里的几块糖还有温度。, “现在生活还愁不?”记者问。, “现在呐,生活盼头足足的。”刘淑贞腼腆地笑了,“不仅赚到了钱,他们说,俺这还叫找到了自个儿的价值。”, 本期统筹:张佳莹, 本报记者 李 蕊
Copyright © by CCTV民生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