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CTV民生报,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水利建设支撑岁稔年丰(人民时评)

时间:2022年8月31日

  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充分发挥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多的优势,对扩内需、稳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大意义

  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关系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扩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不仅能拉动经济增长,还有助于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江河湖畔、广袤原野,一个个水利建设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到引江补汉工程,开挖隧洞、凿山筑坝,国家水网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在建水利项目达到3.18万个,投资规模达1.7万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跃动的数据,说明水利投资不断取得新成效,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充分发挥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多的优势,对扩内需、稳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大意义。从宏观上讲,水利工程“大块头”动起来,能带动产业链转起来,循环畅起来。据估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从微观上看,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可直接带动水泥、钢铁、机械装备等行业。以近期开工的引江补汉工程为例,初步估算需要水泥230万吨左右、钢材250万吨,带动上下游企业60余家。此外,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可提供多种就业岗位。今年前7月,水利工程施工吸纳就业人数161万人,其中农民工123.3万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关系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扩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不仅能拉动经济增长,还有助于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投资规模,我们要对资金投向给予更多关注。以水利基础设施为例,今年上半年,90.9%的完成投资,集中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和河湖生态修复保护。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设施网络效益,有助于补短板、增后劲,也有利于畅通经济循环。

  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水利基础设施更是如此,因为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4%,生产了全国总量75%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提升灌区质量,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具有战略性意义。今年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规模达388亿元,能让更多的望天田变成丰收田。这样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当下可以稳就业、稳增长,增加经济活力,未来则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厚植发展优势。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仍然制约着经济恢复,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惠民生方面下更大功夫。在做好大动脉、主骨架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下足绣花功夫,畅通微循环,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灌区建设和改造不仅要做好主干渠、大泵站的建设维护,更要疏通毛细血管,让清水畅流田间地头。在国家水网建设上,要谋划好配套工程、衔接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大水利连上千家万户。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扩大有效投资,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定能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作出应有贡献,为国泰民安、岁稔年丰提供有力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05 版)

(责编:申佳平、陈键)

.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30px auto;display:none;}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248px;font-size:18px;margin:auto 20px;}
@media (min-device-width:320px) and (max-width:689px),(max-device-width:480px){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60vw;margin:auto 4vw;font-size:16px;}
.tjewm span img{width:100%;height:auto;}
}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by CCTV民生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