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CTV民生报,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华龙”腾飞  创新为翼(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时间:2022年9月19日

  (一)今年三月二十五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随后,海外第二台机组也顺利投运。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为了这一天,总设计师邢继始终憋着一股劲。

  (二)一九九�年,二十六岁的邢继被派往建设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那时,我国核工业起步不久,大到压力容器,小到一根电缆、一颗螺丝钉,甚至连符合标准的钢筋水泥都只能进口。邢继暗下决心自主研发。

  (三)自主创新之路充满挑战。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专家们曾围绕安全壳设计方案争执不下。单层安全壳更易成,双层安全壳更可靠,选哪个?“做技术,要做就做最好的。”华龙研发设计团队毅然选择了攻关。

  (四)经过反复讨论、做大量试验,双层安全壳设计方案成功落地。这让“华龙一号”可以应对九度地震烈度,成为目前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更自主、更经济、更安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第三代核电优选方案。

  (五)“华龙一号”建设还打破了“首堆必拖”的魔咒。因为坚持自主研发设计,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五号机组,创造了设计变更平均处理周期仅一天半的奇迹。

  (六)“国际上首堆建设用时均超过一百个月,我们用时六十八点七个月”,邢继自豪地说。七百余项专利技术、一百二十多项应用技术软件……坚持自主创新,让中国核电从“跟跑”到“并跑”,“华龙一号”成为又一张“国家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连环画的形式生动讲述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的故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推出“科技群英绘”栏目。今天,本刊首推“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聚焦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深情表现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编  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8日 08 版)

(责编:赵竹青、陈键)

.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30px auto;display:none;}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248px;font-size:18px;margin:auto 20px;}
@media (min-device-width:320px) and (max-width:689px),(max-device-width:480px){
.tjewm 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60vw;margin:auto 4vw;font-size:16px;}
.tjewm span img{width:100%;height:auto;}
}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by CCTV民生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