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CTV民生报,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提升文艺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有这些举措

时间:2022年10月19日

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重报集团新重庆客户端-华龙网讯(吴礼霜 记者 姜念月)如何提升重庆文艺创作质量?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有何举措?今(18)日,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的“学习二十大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旗现场答记者问。

刘旗介绍相关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质 摄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下一步在提升我市文艺创作质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打算?

刘旗: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文艺创作获得了全国性重点奖项100多项。特别是今年,连续摘取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群众艺术的“群星奖”、曲艺的“牡丹奖”,还有主持人的“金声奖”等。

下一步,全市文化艺术创作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演出,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抓好全市重点剧目的创排、打磨和复排工作,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中国气派、重庆韵味的精品力作。建立健全剧场供应机制,制定推出鼓励展演的政策措施,打造长嘉汇演艺聚集区。目前授牌的已有22个演艺新空间,全市驻场演出超过100多家。

继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艺德艺风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院团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一团一策”,推动市级文艺院团“破瓶颈、保基本、减负担”,激发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改革,努力打造示范性、导向性、引领性新时代文艺院团。

完善艺术创作激励和保障机制。设立市级文艺院团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发挥市级文艺院团激励引导资金等专项资金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艺术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等模式,不断提升文艺创作和演出的质量水平。

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业作为公认的“无烟产业”、绿色产业,在推动绿色转型,加快绿色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和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举措成效?下一步在推动我市旅游业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打算?

刘旗:2017年至2021年,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从726.21亿元增长到1076.09亿元,其中2017年到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1%。2021年比2020年增长9.9%。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相关数据显示,重庆游客量按城市排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按省份排位居全国第五。

重庆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荣获2019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今年8月份,“抖音美好城市”榜单发布,重庆继续以压倒性的高分占据榜首。2019年,央视新闻报道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下一步,全市旅游业发展要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进一步促进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进一步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持续推动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推动主城都市区文旅资源整合;策划举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推动“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推动武陵山文旅协同发展和跨省市合作。促进红色旅游、游轮旅游、温泉旅游等产业业态持续发展。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创建。持续打造“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品牌。依托世界旅游联盟、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平台优势,开展重庆文旅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落地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联动开展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持续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创新文旅融合推广模式,提升重庆文旅整体品牌形象。聚合“两江四岸”演艺资源,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长嘉汇演艺集聚区。

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主客共享、近悦远来为路径,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旅游枢纽城市,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一步在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打算?

刘旗: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国家5A级景区1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5个,国家一级博物馆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9人;全市文化馆、公共图书馆达国家一级馆率分别为95%、83.3%。

下一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补齐薄弱地区特别是乡村公共文化的短板和空间。

加快重庆图书馆分馆、重庆博物馆以及美术馆等市级重大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抓好“红色三岩”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打造一批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人文地标。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建设。

持续开展“重庆读书月”“书香重庆”等品牌读书活动,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对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要素体系、交通体系、集散体系,提升智慧旅游水平,建成功能完善可靠、集散舒适便捷、环境安全友好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相关专题:

华龙直播丨“学习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Copyright © by CCTV民生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